這是自助旅行第六天,重頭戲是要穿過以前只有在課本讀過、從來未曾一親芳澤的帕米爾高原,直達中國--巴基斯坦國界---紅其拉甫,這條公路全長1224公里,起點是中國喀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中國境內公路才415公里,也就是從喀什其拉甫國界之門。這條說是中國巴基斯坦共同興建的公路,但事實上不論公路建築規劃、經費的支出、技術的指導、人力的調配,十之八九應該是中國在付出,所以在1979年興建完成後,命名為「中巴友誼公路」。


(紅色路線即是國道G314--中巴友誼公路)

KKH.jpg 


讓我們先複習一下地理,查了許多資料,整理如下:

帕米爾高原位於亞洲中部,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彙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主要居民為塔吉克族,“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帕米爾高原內除如中國境內的宮格爾山(7719米)外,還擁有士塔格山(7546米)

帕米爾高原中國地域,主要集中在阿克陶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內。這條G314國道沿線上的風光帶,自北往南主要有蓋孜峽谷蓋孜邊防檢查站、公格爾山峰布倫口河水庫、喀拉庫勒湖士塔格山峰烏魯克熱瓦提達阪塔什庫爾干河流域的草原、塔什庫爾干縣城、紅其拉甫口岸的國門和哨卡等。

早上8:00準時上車出發,司機兼嚮導相永梅小姐車上照例為她的乘客準備了簡單的午餐和水果,車出了市區,沿著中巴友誼公路由北往南行。


第一個停留點: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距離喀什10公里)_MG_7185.jpg 

_MG_7188.jpg 


這是個傳統樂器製造博物館,可惜館員因時間太早(已經快9點了),雖經商量,還是不開放我們入內參觀,我們只能在門口拍個照走人,這個屬於疏附縣(疏附的維吾爾語名稱是Kona Sheher,意為「老城子」)旅遊局AAA等級的景點,是個專門生產值得珍藏的當地傳統樂器的博物館,我們卻停不到10分鐘就跟它說再見了!只因來得太早,帶著有點可惜心情上車再往南行,不久在路的右側看到一處麻扎群。


(麻扎是中國新疆伊斯蘭教聖裔或賢者的墳墓)

_MG_7192.jpg _MG_7191.jpg 

歷史資料記載:朝死暮葬是古代的習俗,如今這個習俗在這裡還在施行他們有一些令人稱奇的喪事習俗:

1、 土葬***當地沒有火葬,只有土葬。習俗是,親人客死他鄉,家人再多的錢,也要把遺體運回。所以,活人背死人坐汽車等現象也時有所見

2、朝死暮葬***暮死晨葬。以北京時間下午2點(他們有自己計算時間方式,我推算之)為限,之前死,須在下午5點後埋藏;之後死,須在第二天上午10點前(太陽出來之前)埋葬。

3、埋藏在地下2米多深處***上面的墳墓形狀的土包,裏面實為空無一物。人一旦,墳墓挖掘就開始了。這裏為沙漠地帶,乾燥少雨(年降雨量只有區區50毫米),地下水只存於深達40米以下的地方工作人員會先挖掘一個深2米,直徑2米大小的大圓坑,然後,在這個2米多深的圓坑內的底部,向某一方向,挖掘直徑50公分大小,長2米的橫向小圓坑。死者就水準放置到這個2米圓坑的底部,然後再塞到底部的小圓坑內。然後,填上土,上面再用沙土做出如下圖一樣的土包。

4、死者裹白布***死者擦洗後(所謂一生只洗二次就是從此來的,還有一次是在出生時),用白布裹上即可。現在也有將白布做成寬大的成衣樣。死者生前的衣服就送給至親穿。墳墓中沒有棺材,也沒有絲毫的陪葬品。

5、喪事習俗***死者親友再請清真寺由“阿訇”讀音:(ㄏㄨㄥ,古波斯語詞彙,意為「老師」或「學者」)念經。晨葬也是在出太陽前,由“阿訇”念經送葬。晨死是當天下午,暮死是第二天上午,親友到喪家慰問(見不到死者的)。第二天,喪家請親友吃齋飯(手抓飯)。

喪家每週四(週五是教徒禮拜日),請清真寺的“阿訇”來做“奶媽子”(相當於內地的念經),要連做七周。此後,就沒有如內地的“清明”“冬至”憑弔故人的習俗了。


過了麻扎群,公路景觀整個都變得不一樣了,荒蕪的大地,寸草不生,但在公路的兩旁卻有一棵棵綠色植物在努力生存著,小姐介紹說那是一種名叫沙棗的果樹,果實可以食用,可惜現在還未到成熟期,但她可以找找看有沒有果實比較大且熟些的果實給我們體驗,果然不久她把車停在公路旁的幾棵沙棗樹旁,我們幾個台胞等不及趕緊下車走到樹下猛瞧,這幾棵樹上果然結實纍纍,但都是綠色未成熟的,好不容易找到幾顆外皮微黃的果實,摘了下來在手袖上隨意擦一擦就往嘴裡送,天啊!我終於知道這種植物為什麼叫沙棗了!感覺上就好像嘴裡塞進了滿口的沙!沒錯,感覺就是在吃沙!只是沒有沙子那麼硬而已!小姐說如果成熟時嚐起來會香又甜,可惜來的季節不對,希望下次再來時能選對時機!



_MG_7198-1.jpg 

IMG_5394.jpg 

IMG_5395.jpg 

(沙棗,吃起來果然好像吃進滿口沙,滋味很特別)


嘗過沙棗滋味後又上車,經過一段砂礫地形,眼前公路又寬廣了起來,兩旁的白楊,樹幹灰白,枝葉翠綠,見證在這雨水稀少的新疆,植物也能活出生命的奇蹟,白楊樹不只綠化了當地的環境,又能當柴燒,更重要的是能擋住沙塵暴的瀰天蓋地的風沙!


_MG_7206.jpg  _MG_7201.jpg  

_MG_7221.jpg _MG_7208.jpg 


過了烏帕爾一橋,就出了疏附縣,進入阿克陶縣界,這裡自從西漢時期已隸屬中國,此後在三國都接受各朝代統轄,位於帕米爾高原的東部,人口大概20萬左右,但總面積已有台灣三分之二,地大人稀,土地貧瘠路況很好,當車子穿過素有南疆「火燄山」之稱的奧依塔格紅山後,地上就出現紅土泥巴,這是先前因山上積雪融化,冰水夾帶大量泥沙沖垮路基,所以車子顛簸不堪,加上兩旁單調的景物,還真是有點吃不消。到了一個廁所兼中途休息站,這個休息站是阿克陶縣郵政局兼高原藥材收購站,內設洗手間與人方便,也免費提供茶水,整間房內鋪滿包括具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紓緩頭痛的野生羅布麻茶和給氧通脈的紅景天茶藥材,中藥的味道很濃。不過我們只是光看不買也不飲用茶水,不買,只因不相信藥材真假。


_MG_7233.jpg 

 (檉柳***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公尺,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



_MG_7247-1.jpg 

(女士撿寶石,男士負責照相)


_MG_7252.jpg 

(疏附縣奧依塔格鎮,郵局間農產品中心,也是解放的地方)


_MG_7223-1.jpg 


出了小鎮,往南的公路其實已經不像公路,倒像馬路(馬在跑走的路),今天不巧又有沙塵暴,天空一片灰濛濛的,口罩除了喝水外,很少摘下,沿著G314,正在修築另一條中巴高速公路和鐵路,工程浩大,沿途看到處處是簡陋的工地,生活環境不太理想,工人在此築路修橋,真的很辛苦!願他們工作都平安順利


(悠閒逛馬路的馬無視於滿天風沙,怡然自得)

_MG_7266.jpg 


(正在修築的中巴鐵路)

_MG_7291.jpg 

續約1小時的顛簸車程,我們的車子終於到了蓋孜檢查站,這個檢查哨安檢森嚴,乘客要下車拿出證照一一通關卡,核對身分後才能到另外一邊上車,前行不久,辛苦有了代價,終於到了前往卡拉庫里湖的必經之地——布倫口沙湖和白沙山。



_MG_7328.jpg 

_MG_7345.jpg 

_MG_7348.jpg 

_MG_7351.jpg 

_MG_7356.jpg _MG_7359.jpg 


這座湖全名布倫庫勒湖,(庫勒)在柯爾克孜語中意思是“湖“。布倫庫勒,在柯爾克孜語中意思是“山腳下的湖”。因河灘旁延綿起伏幾公里、天然形成的白沙山和水底沉積着厚密的沙層而得名,相傳這裡是唐僧西域取經到此的流沙河,也是沙悟淨的故鄉,不過傳說只是旅遊的噱頭罷了,以前水庫未建前的公路是通過當時的湖邊,如今水已經把昔日公路淹沒,只留下南北湖岸邊各一小段公路遺跡,昭告世人***我曾經存在***,湖對岸的白沙山,綿延起伏的沙山高達百米,陽光映照下發出閃閃金光,與先前在奧依塔格鎮的紅山粗獷的景色成很大對比。再過約1小時,我們終於來到海拔約3,600米、帕米爾高原上最高的湖泊──卡拉庫里湖。


(湖的另一端,隱沒在雲霧中的是宮格爾九別峰)

_MG_7414.jpg 


_MG_7416.jpg 

_MG_7417.jpg 

_MG_7418.jpg 

_MG_7419.jpg 


(卡拉庫裏湖位於冰山之父——穆士塔格峰的山腳下,距離喀什191公里,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的穆士塔格冰山腳下,在群山環保之中,湖畔水草豐美,高山湖的特色是湖水顏色瞬間多變,像千面女郎,常有柯爾克孜牧民在此做生意,賣瑪瑙,玉石)


有聖湖之稱的卡拉庫里湖,位處崑崙三雄(宮格爾峰、宮格爾九別峰及穆士塔格峰)的山腳下,是一個高山冰蝕湖。據當地人講,湖水會隨着光線變化,時而碧綠、時而湛藍、有時橙紅、有時黑如一盆墨水,十分神奇。遊客除可沿湖漫步和近距離親親湖畔的犛牛和山羊外,亦可花錢騎乘駱駝或馬沿湖暢遊,欣賞風景。站在湖前,最右邊的一座是素有「冰山之父」之稱的穆士塔格峰,左邊則是帕米爾高原上最高的山峰——宮格爾峰。惟到訪時沒有藍天又多雲,宮格爾峰和宮格爾九峰幾乎被雲霧掩蓋,偶爾雲霧吹散,大家才可一睹穆士塔格峰全貌。臨離開時,有幾輛機車停在路邊,要招攬住宿和賣玉石瑪瑙,我們因為是計畫行程,所以婉拒他們的好意,離開柯爾克孜牧民的聖湖,往下一站前進!


(一座像日本富士山狀的圓山就在冰山腳下)

_MG_7435.jpg 


當車子轉過一個大彎,向頗有斜度的公路飛馳而上時,眼前一座雪白高峰擋住天際線***穆士塔格峰***,雖然天空灰濛濛,但潔白的冰川依舊為我們展顯無暇之姿,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誠意十足。公路左側是一片遼闊草原,一座像日本富士山狀的圓山就在冰山腳下,白、灰、黃顏色構成的景色,既是單調,也非常有趣。


_MG_7435.jpg   _MG_7423.jpg 

 

_MG_7428.jpg 

_MG_7431.jpg 

_MG_7432.jpg 


塔什庫爾干到了,「塔什庫爾干」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石頭城」。


_MG_7455.jpg 


(這是麻扎,方形體上冠穹窿頂,外壁鑲嵌彩色琉璃磚的一座想必是貴族)

_MG_7458.jpg 

_MG_7467.jpg 


 漢時是西域36國中的蒲犁國;

漢朝是「西域督護府」,

東晉時叫「竭叉國」,

北魏時叫「漢盤陀」,

唐代時叫「竭盤陀」。

唐軍擊破竭盤陀,在此設立邊城「蔥嶺守捉」。

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蒲犁分防通判廳」。

民國時期(西元1913)年改為蒲犁縣,劃歸喀什噶爾道管理。1954年9月17日成立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隸屬南疆行署。

我在想,這麼偏遠的山區,竟然在2200多年前就屬於漢人管轄,如今所見,不管食衣住行或風土民情卻都保有古老塔克族的傳統,真是讓人另眼相看!

從塔什庫爾干到今天目的地--紅其拉浦還有130公里,司機相小姐開在這條說是國道卻是不甚寬的公路,時速竟達100公里,甚至更快,但說也奇怪,我們在車中卻不會覺得危險,這大概是山高視野廣,沿途車子又稀少的緣故吧!

民國時期(西元1913)年改為蒲犁縣,劃歸喀什噶爾道管理。1954年9月17日成立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隸屬南疆行署。

我在想,這麼偏遠的山區,竟然在2200多年前就屬於漢人管轄,如今所見,不管食衣住行或風土民情卻都保有古老塔克族的傳統,真是讓人另眼相看!

塔什庫爾干到今天目的地--紅其拉浦還有130公里,司機小姐開在這條說是國道卻是不甚寬的公路,時速竟達100公里,甚至更快,但說也奇怪,我們在車中卻不會覺得危險,這大概是山高視野廣,沿途車子又稀少的緣故吧!


(視野廣闊,人煙稀少,路雖是不寬,車速卻高達100公里) _MG_7477.jpg 


(這是沿途的一個小村落,房子規格顏色和外觀都一樣,可能是政府補助興建)

_MG_7485.jpg 

_MG_7489.jpg 


(到目的地還有71公里,加油)

_MG_7491.jpg 


(這是離群索居的牧民房舍,新舊錯落其中)

_MG_7493.jpg 


(山川如畫,中國的水墨畫)

_MG_7503.jpg 

_MG_7504.jpg 


(中途在一個公路涵洞稍事解放,不期而遇的黃花鐵線蓮,葉子搗碎外敷,可治癢疹,疥癩)

_MG_7510.jpg 

_MG_7514.jpg 

 IMG_5491.jpg 

(這張黃花鐵線連圖片由老廖提供)


_MG_7517.jpgIMG_5490.jpg 

(獨行菜是一種蔬菜,嫩莖葉可供食用,是原產於北美的歸化植物,圖片由老廖提供)


_MG_7569.jpg 

IMG_5532.jpg 

IMG_5533.jpg 

(旱獺,又名土撥鼠,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與鼠類相似,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因潛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場,一向被疾控與植保部門列入監控、殺滅黑名單。)


看到土撥鼠,是此行驚奇亮點之一,活潑可愛,不太怕人,圓滾滾的身材,坐在洞口張望,模樣可愛極了。

越接近邊界,窗外空氣越稀薄,溫度也愈低,當銀白雪山在望,目的地***紅其拉浦***也到了,這裡已是接近喀拉崑崙山了,海拔4733公尺,從台灣來到這裡可真不容易!這種高度,已經超過玉山加上台北101合起來的高度,邊界衛兵不准我們把相機對準他們的營區,我們都覺得他有點太嚴肅了,網路上到處都是這裡營區的照片,還有必要限制我們嗎?但是因為***不准攝影***這句話,我們這些守法台胞手上2台照相機除了對面冰峰美景外,真的都沒照他們的營區建築。本來忐忑於心的高山症,也沒發作,真是神啊!


_MG_7598.jpg 

_MG_7646.jpg 

_MG_7647.jpg 

_MG_7648.jpg 

_MG_7664.jpg 

(遠眺對面山脈,雖是7月的夏天,依然冰雪不溶)


(遠方山腳下像古代的城牆大門就是中國國門,再過去就是中巴陸運口岸,從紅其拉甫出境,至巴基斯坦蘇斯特125公里,至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首府吉爾吉特270公里,至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約870公里。)

_MG_7632.jpg 


(紅其拉浦檢查哨,圖片由老廖提供)

IMG_0223.jpg 


(中巴國門***這1張照片來自網路)

DSC_1483-1.jpg 


趁著天色還未暗,驅車離開國界之門,回程拜訪了吉日朵勒遺址,此時太太有點高原反應,所以服了藥在車上休息,看著塔什庫爾干河傍著遺址蜿蜒流過,遙想幾千年前人類在此生活,這個驛站,接待多少過客休息住宿,供給多少牲畜飼料讓牠們養足精神,隔天又能駝著貨物往更遠的目標前進,河水潺潺依舊,人已杳然,僅存的一小間房子,依舊兀立在永不離棄的小河河畔,在落日餘暉中互訴衷曲,在晨曦迷茫中互道早安,以無比堅韌的毅力,在這高原上,繼續以後幾千年迎朝曦送晚霞的時光,只不過,那時,月換星移,我們早已不知身在何方了!


IMG_0189.jpg 

(2年前拍攝的遺址,房子還完整無缺。圖片由老廖提供)


IMG_0185.jpg 

(驛站裡面往上望,滿是煙火燻黑的顏色,圖片由老廖提供)


IMG_0194.jpg 

(蜿蜒塔什庫爾干河,不捨晝夜的流淌。圖片由老廖提供)


_MG_7677.jpg 

_MG_7678.jpg 

_MG_7679.jpg 

_MG_7681.jpg 

(“吉日尕勒”為塔吉克語,本意為“雙廄”,引伸為“驛站”、“客站”之意,這裏在遠古時代就是人類的活動場所之一。此處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傳說唐玄奘取經時曾在此住宿)


再次上車,雖然天色未暗,但已是下午8點多了,老妹想到今晚預定住宿的交通賓館已經超過Check-in時間了,趕快打電話跟賓館確認,獲得保證可以住宿後,大家鬆了一口氣,今天一共奔波了將近600公里,在帕米爾高原穿梭,從早到晚,從低海拔到4700公尺高原,說真的,還真需要好好休息。

_MG_7690.jpg 

_MG_7693.jpg 

晚餐就在上次老廖和老妹來這裡旅遊時曾經在此用過餐的飯店,除了點了一道讓他們念念不忘的老闆**手路菜---蒸蛋外,另加點了一到大盤雞,蒸蛋滑嫩可口,大盤雞辛辣味濃,晚餐總算補回了一天來下滑的體力,飯後沿著充滿異國風的街道緩步走回交通賓館,帕米爾高原高原的第一天旅行,就在疲憊又滿足中圓滿結束!

arrow
arrow

    阿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