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疆17(D10-D11)烏魯木齊-敦煌-鳴沙山-月牙泉

        烏魯木齊,用台語發音意思是(亂七八糟),但這個名稱是蒙古語,意思是(優美的牧場),可是充滿綠意和優雅的詞語!在中華民國的年代,稱為迪化,跟台北迪化街同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認為迪化(啟迪教化)有歧視少數民族意思,所以就改為現在的名稱了,原來我們念起來很平常的地名,中間的涵義倒也頗有趣味!

       自助旅行第十天,以烏魯木齊為中繼站,今天行程較輕鬆,也是此行唯一的採買日,早上接近9:00才起床,到街角小餐店用早點,吃了油條、韭菜包子和一碗豆腐腦,隨後回錦江之星泡茶聊天,倒也悠閒,11:30退房,行李寄放櫃台,搭了出租車到月明農產批發市場,買了葡萄乾、杏仁,這裡的乾貨比喀什大巴札便宜多了。

_MG_8624.jpg

_MG_8629.jpg

 

_MG_8626.jpg

(核桃,看起來非常新鮮可口)

       回到飯店,把東西塞進背包,由老廖和老妹帶著,依循他們往日曾走過的街道,很快地來到一家飯館,(黑子拌麵大盤雞),聽老妹說這家的大盤雞料理比較道地,進去入座後,當然點了大盤雞這道招牌菜,外加3人份白麵條,在等上菜的空檔,老妹還先到飯店門口買了4串串烤羊肉,滋味鮮甜,可說物美價廉。

       剛吃完串烤羊肉就看到一個嗓音嘹亮、個子矮小的伙計端了一盤快跟臉盆一樣大的大盤雞上桌了,整道菜顏色偏紅,只見翠綠的青椒、黃色的馬鈴薯、大把鮮紅辣椒點綴其中,大盤雞的吃法是先享用雞肉配大蒜(這裡的大蒜自由取用,人手皆是一大把),等整盤菜用得剩下湯汁時,再加入現做的寬麵條拌勻,就能享用香噴噴的雞肉拌麵,滋味一等一,但是在這炎熱的午後,舉箸大快朵頤之餘,雖然滿足了味蕾,卻也苦了舌根承受高劑量的辣,用完餐,已是大汗淋漓,酒足飯飽後走回飯店拿回行李,再搭車到機場附近(機場賓館),進了房間卸下沉重背包後第一件事就是泡茶聊天。

 

_MG_8632.jpg

 

 

盤子大得跟臉盆差不多,整盤菜成鮮紅狀,生的青椒和熟的馬鈴薯點綴其中)

_MG_8635.jpg

(用完雞肉菜餚,把現做的寬麵條倒進湯汁中拌和,就成為美味的雞汁拌麵了)

_MG_8639.JPG

(這家店的大盤雞,好吃滋味道地,價錢公道)

          從賓館房間窗口向外遠眺,黃昏下的天山,依然閃著耀眼光輝,雖是接近八月,山頂皚皚白雪依然明亮,忍不住拿起相機,為它留下美麗倩影,算是為這天山北麓的城市留下珍貴的記憶,明天一早,我們將搭機到下一站---敦煌

_MG_8651.jpg

(天山---傍晚從機場賓館南望白雪皚皚天山)

--------------------------------------------------------------------------------------------------------------------------------------------------------------------------------------

新疆17(D11)烏魯木齊-敦煌-鳴沙山-月牙泉

敦煌機場月牙泉.jpg

         飛機從烏魯木齊機場起飛,經過80分鐘的飛行,於上午09:30降落敦煌機場金葉酒店派來的接駁車已經在廣場等候多時,78月的戈壁氣候,其炎熱高溫光想像就會汗流浹背,更何況親臨其中,簡直就是置身火爐之裡,還好車子有冷氣,座位也寬敞,稍稍緩解被烤焦的感覺,車行不到1小時,就到目的地。

_MG_8655.jpg

_MG_8656.jpg

    金葉賓館位於敦煌市月映路鳴山北路口,外觀雖不氣派,但牆壁上的水泥雕塑圖案倒也能展現其在地風格!

       說到敦煌,這個地方歷史淵源可上溯到上4000多年前上古時代,朝至春秋戰國時期,接續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經歷這串光唸名子字會氣喘的朝代,接受月氏人--匈奴漢人吐魯番蒙古人的統治和文化洗禮,從繁華到荒涼,自軍事要塞以至荒丘一堆,就是滄海桑田最佳寫照。

       現在留下的古蹟,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增設張掖 敦煌兩郡的同時,又增建的玉門關陽關。,其中玉門關陽關最為我們所熟悉,玉門關敦煌西北面,因為是關外運玉石入關必經之路而得名,而陽關則是因位於玉門關之南陽得名。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於這兩個關卡的詠嘆幾乎都是悲傷和淒涼的,朝詩人

       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之渙《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敦煌,是古代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絲綢之路經玉門關往西域是為天山北路,經陽關而出就是天山南路,兩路的會合點是蔥嶺,最後到波斯羅馬帝國

      歷史上進出西域名人首推唐朝玄奘,由玉門關偷渡出西域到天竺,歷經千辛萬苦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其後就是馬可波羅了!

      莫高窟據歷史記載,始建於西元336年,當初名字是(漠高窟),意思是沙漠中的高處,北魏西魏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

       我們本想先到莫高窟參觀,但幾天前要訂票時預售票卻一開賣就已銷售一空,這種一票難求的情景跟我們北迴鐵路預售車票一樣,這其中一定有貓膩,因為就在同時間網路已經有喊價每張人民幣1000元的票掛網拍賣了,看到這種訊息只能搖搖頭,所以就租了一輛車打算在莫高窟外面照幾張相片聊表到此一遊的心意,沒想到出租車司機開到要進入莫高窟的岔路時,卻說我們因為沒買票所以車子連開到門口都不行,這是什麼話?又不是軍事管制區,哪有連道路行駛權都沒有的道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連莫高窟的門口也沒看到就原車返回,真是敗興。在司機調車頭當下,我趕忙用相機遠攝一張,作為驚鴻一瞥的紀念!

_MG_8665.jpg

(遠攝敦煌,它近在咫尺,對我們而言卻遠在天涯)

       回到敦煌市,在博物館下車,又因為館內不准帶包包進入(防恐)老廖和老妹說要我們進去參觀,他們在館外保管我們包包,真是太感謝了!

_MG_8823.jpg

(莫高窟第61窟,穿著回鶻、于阗等服飾的供養人像)

_MG_8842.jpg

(---財神爺像)

四臂觀音銅像.jpg

(----四臂觀音銅佛像)

明喇嘛童塔.jpg

(---喇嘛銅塔)

清月牙泉.jpg

(---月牙泉照片)

清玉雕關公.jpg

(---玉雕關羽像)

莫高窟45.jpg

(敦煌盛唐時期---莫高窟45)

睡羅漢.jpg

(---睡羅漢)

唐駱駝俑.jpg

(---駱駝俑)

魏晉玉石枕.jpg

(----玉石枕)

_MG_8742.jpg

(瓜州都督府夫人,雖然身處邊疆,但看起來依舊雍容華貴)

_MG_8783.jpg

(唐代敦煌墓葬復原模型)

_MG_8753.jpg

(敦煌壁畫----婦女揚場圖)

       敦煌市博物館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地志性館,現館址建於1984年,主樓三層,建築面積2400平方公尺。該館現藏文物達4000多件。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展出: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即第17窟)文書。

第二部分重點展出:三國等時期墓葬出土的文物

第三部分重點展出:絲綢錦緞、絹、紗、羅等實物。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夏季(4月15日-11月15日)8:00-18:30,冬季(11月16日-次年4月14日)8:00-17:30

       從我們下榻的金葉賓館沿鳴山路往南500公尺就到達,交通方便。

下午坐3號公交車到鳴沙山10幾分鐘就到了,旺季門票120元,我超過60歲買半票,進了門,眼前一片沙海,初來乍到,踏上沙漠,每走一步,都很費力,腳底好像沒有著力點,加上豔陽、風沙,景觀雖然震撼,但雙腳可是受盡折磨,加上沙子滲入鞋裡,感覺是有些不舒服!還好此時一隊駱駝從眼前緩緩走過,駱駝身上鮮豔的裝飾和鈴鐺的悅耳聲,在遠山的黃沙襯托下,沙漠駝鈴的感覺霎時湧現,幸福油然而生,疲憊也一掃而空,美景當前,除了欣賞,當然相機可不能閒著,抓緊時機,快門猛按!

IMG_8888.jpg

IMG_8889.jpg

IMG_8890.jpg

IMG_8892.jpg

IMG_8893.jpg

IMG_8895.jpg

(駝隊,交錯在光影下的鳴沙山,呈現出孤寂蒼涼的畫面)

_MG_8919.jpg

(月牙泉旁的棗子,一顆紅色的高掛枝頭,只是不知道是否香甜?)

_MG_8913.jpg

(三層的月泉閣和兩層的聽雷軒,和四周的百年旱柳、胡楊交互鋪陳,景色優美)

_MG_8960.jpg

(荒山、黃沙、皎月、三三兩兩的遊子)

_MG_9007.jpg

_MG_9012.jpg

_MG_9015.jpg

(接近日落時間,夕陽西斜,山的陰影漸漸要吞噬整個月牙泉)

_MG_9016.jpg

(山的自然線條和人的足跡平行,勾勒出沙洲的原始面貌)

_MG_9032.jpg

(不一會兒,月牙泉已籠罩在山的影子中)

_MG_9035.jpg

(藍天白雲依舊,明月高懸,太陽卻將西沉,這等景象,何等奇妙)

_MG_9038.jpg

(月泉古柳,夕陽下,拉長了尾巴,為即將到來的月色拉開序幕)

_MG_9044.jpg

_MG_9046.jpg

_MG_9047.jpg

(旱柳和胡楊的介紹,有趣,尤其是胡楊樹,更是神奇,難怪有很多死忠粉絲)

_MG_9049.jpg

(看著這些頂著豔陽爬上山丘,只為享受片刻乘沙而下的快感人龍,只有羨慕)

        只是,讓我們百思不解的是:月牙泉周遭不准遊客登高拍攝或玩沙,說是怕破壞沙丘,但是我們卻看見載著遊客的吉普車一輛輛呼嘯而過,往山頂衝,對面山丘綿延不絕的人龍,卻可以摩肩擦踵奮力往上爬,到達山丘三分之二處的高點,再乘板子滑下山腳,真不知是甚麼道理?讓人難以信服!

IMG_8900.jpg

(卸下背上的旅人,今天為主人賺進大把鈔票的駝隊,正踏上歸途)

IMG_8897.jpg

(知道這些人辛苦登頂是為何?當然是要欣賞夕陽,遠眺沙洲美景)

IMG_8894.jpg

(孤山下,駱駝要回家,養足精神,明天依然要幹活)

IMG_8886.jpg

(回首鳴沙,沙不鳴,不知何時,天光已暗,該打道回賓館了)

arrow
arrow

    阿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